『 搞定3分钟热度 』-《考试脑科学3》
做事总是3分钟热度,该怎么办?
三分钟热度
喜欢吃一个东西,吃多了就腻了;喜欢学一门技能,学两天就够了;喜欢上一个人,呆久了也就烦了。
这并不是你性格的问题,而是因为人的大脑皮质天然具备一种“驯化”的功能,让我们得以适应各种环境。也就是说,三分钟热度是人的天性,它会让一件开心的事渐渐变得无趣,但同时,也就让那些让人觉得麻烦的事渐渐地得到适应。
比如我们讨厌刷牙,但当刷牙的麻烦得到适应时,它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面对大脑这种“驯化”的本能,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利用它,让麻烦变得习以为常,当习以为常的麻烦加上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干劲,麻烦最终就能变成轻松的习惯。
而干劲的产生,由大脑的另一个构造决定:苍白球。
如何激发干劲?
科学家发现,当大脑中的苍白球处于活跃状态,我们就能持续地充满干劲。
但苍白球却不像我们的手脚,可以任由我们的意识操控,我们没有办法自主控制它变活跃,那么该怎么激发它呢?
脑科学家发现,操控它变得活跃的有 4 个开关,只要开启 4 个开关的其中的一个,苍白球就会被带动起来。当这样的干劲持续一段时间,行为反复一定的次数,大脑中的纹状体就能被激活,从而形成习惯回路,让人痛苦和烦躁的事就会变得简单。
四个开关
开关一:让身体动起来
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万分不想打扫卫生,当你拿起扫把抹布,自然而然就会生出一些干劲,让人停不下来;即使你十分不想工作,但往电脑前一坐,不用多久自然而然就会沉浸其中。_
这是因为身体动起来时,会让大脑的运动区开始活跃,顺带能联动苍白球活跃。
比如你试试现在让自己假装咧开嘴微笑,有没有感觉到真的变开心了一些?
所以越是没干劲、越是不想做一件事,就越是需要让身体先动起来,大脑就会跟着动起来。
开关二:换一种不同的做法
上学的时候,隔一段时间老师总会安排更换座位,而换到新座位的你总是会觉得更有学习的劲头。
这和另一个联动苍白球的部位有关:海马体。
海马体,是大脑主管记忆的区域,当新鲜感出现,海马体就会重新活跃起来,顺带就能带动苍白球一起工作。
所以在原来的工作流程中,时不时打破常规,换一种不同的做法,海马体就会有所反应。
开关三:给予奖励
当一个人得到奖励时,大脑腹侧被盖区就会受到刺激,苍白球就会活跃起来,所以正确地设置奖励,能够更快促进习惯的养成。
但新的奖励也会慢慢被驯化,从而需要不断提升奖励。书中分享了一个设置奖励的小办法,可以试试取消生活中某些习惯,把它们当作奖励。
比如,你原来每天晚餐要喝一罐可乐,但如果当天运动目标未完成,就不允许自己喝可乐。
开关四:沉浸其中
有一个现象叫做“吊桥效应”,是说当两个人同时经过一条颤颤巍巍的吊桥时,他们不由得会紧张到心跳加速,大脑会误将这种紧张刺激的感受,归因于自己喜欢上了对方。
也就是说,某个事件引发了大脑的波动,但大脑却时常识别错误,把原因简单归因于别的事件。
比如体育赛事现场观众,或者拉拉队的欢呼加油声,能够越过运动员的自主意识,让他们的苍白球活跃,从而激发干劲。
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之前,试试让自己沉浸于幻想做完这件事带来的各种奖励中,就能骗过大脑,让它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
这套《考试脑科学》一共三本,第三本很特别,用漫画体的形式把原本枯燥的脑科学,变得非常有趣易懂,十分适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这次来自第三本中的内容,这一本的后半部分还针对了四个开关,分享了16个实用的小技巧,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而是先举起拳头才感觉来了干劲,
“干劲”需要我们主动前去迎接。
——《考试脑科学3》
《考试脑科学3》
- 作 者:[日]池谷裕二
- 翻 译:陈庆祥
- 出版年:2024.4
- 分 类:认知成长(科学科普)
——来自 @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