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给了我们5种勇气,让我们不再害怕被讨厌,帮我们获得自信和自由。
第一种:接受过去的勇气
如果被在意的人伤害,我们会痛苦、会愤怒。
我们认为感到痛苦是因为被人伤害,我们觉得痛苦是由于过去这个原因导致的,而过去不可改变,所以我们认定痛苦不可避免。
但阿德勒不这么认为,他主张“目的论”。他认为:不是过去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痛苦,而是现在这个“目的”让我们痛苦。
我们害怕被继续伤害,希望对方能够铭记能够珍惜,所以通过令自己痛苦来让对方羞愧,让自己愤怒来获得勇气。
书里说:
决定我们自身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所以只要具备从过去摆脱出来的勇气,就具备了获得幸福的勇气。
第二种:接受自己的勇气
书里说:
因为害怕被讨厌,所以我们只关注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于是产生了一种自己没有价值的“劣等感”,这种“劣等感”就是“自卑”。有些人因此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价值,自卑成了他们成长的催化剂。而那些不敢接受自己的人,自卑会演变成病态的自卑情节。
比如:小明的身高特别矮,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他总在人群中表现得沉默寡言。潜在的意图是“我很矮、我很可怜,所以我应该被优待”
当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孤僻、可怜、自大或充满优越感的时候,他便是把自己的不幸当做武器来使用,那么他永远需要不幸。
书里说:
人各有差异:性别、外貌、知识。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人,这种差异不关乎善恶或优劣,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
比如:小明很矮,同样的,他也具备了比别人更多的亲和力。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注意改变自己的主观解释,因为我们都只活在主观世界中。
第三种:接纳别人的勇气
只要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我们势必就会去比较,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
当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时,就能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不再主张胜负,也不再执着自己是对的,就不会再有“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我们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贡献,原来的竞争关系就变成了伙伴关系。
当我们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时,我们就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不再活在猜忌之中,这个世界成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
第四种:被人讨厌的勇气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如果我们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就把自由交给了别人。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
- 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
- 简单说一件事的后果应该由谁承担,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面对你的伙伴,信任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他的课题;
面对你的伴侣,真诚待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回应你的真心是他的课题。
遇到任何抉择,都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也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第五种:贡献自己的勇气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相对的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当我们视他人为伙伴,我们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人只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时,才可以获得勇气。
这样的伙伴关系,书里叫它“共同体”。
共同体
每个人都处于很多个大大小小的共同体中。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社会,不必过于担心某个关系破裂。因为总是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是一种为他人而活的极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在某个共同体中缺乏价值时,我们可以毅然决然的脱离它,进入下一个共同体中。
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去鼓励、去帮助,不再迎合也不再控制,就能建立共同体的感觉。让自己充满价值感,继而增加生活的勇气,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当这五种勇气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变成一种“甘于平凡”的勇气,就能获得“活在当下”的力量。
书里说
对这个观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当下的力量》。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 作 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 出版年:2013.12
- 分 类:哲学著作
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人有权阻止你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来自 @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