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是一种重复,是一个轮回 』-《为何爱会伤人》
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在武志红这本《为何爱会伤人》中,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爱情最本质的三个阶段
爱情的三个阶段
“爱情”是种什么感觉?
书里说
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我们每一种重要的生命感觉几乎都在童年时的第一次建立:可能是深刻的美好,也可能是严重的缺失 。
童年时期弱小的我们只能被动接受,长大后我们终于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于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渴望遇到一个完美的伴侣来帮助我们重温或者修正童年,正是这种渴望使我们对爱情怀抱幻想,但现实世界的伴侣一定有所差距。
所以一段完整的爱情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分别是:
1+1=0
1+1=2
- 第一个阶段: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宛如一体,是幻想阶段。
- 第二个阶段:你是我痛苦的根本,我是你痛苦的所在,我们在一起是天大的错误,是幻想破灭的阶段。
- 第三个阶段:原来你是你,我是我,但你和我应该在一起,是看到真实彼此的阶段。
读懂这三个阶段,也就读懂了爱情。
阶段一:幻想
你心中的完美伴侣是什么样的?
如今的伴侣最让你痴迷或者最让你受不了的特质是什么?
从你的童年的尽力里去看一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为什么答案会出现在童年里?
当一个人走向独立,意识到童年已经无法回去时,便会在潜意识产生一种希望,希望能够再次回到童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父母。
于是长大后我们在内心幻想出一个理想的父母,然后在这世间寻找。当某个人身上出现一些理想特质时,我们会一下子陷入狂喜,把所有的幻想都附加到对方身上,觉得对方就是那个命中注定的人。
我们终于等到这样一个人,可以再一次重复童年,而这一次我们要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父母”。
所以童年越痛苦的人,改造的意愿就越强。这时候如果对方基本上符合自己的意愿,自然能够经历童年未经历的幸福。可是如果对方始终坚守着自我,则爱情会进度第二阶段 —— 破灭。
阶段二:破灭
为什么一段关系很难度过七年,也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六岁时孩子的人格结构和智力结构基本定型,所以第一次童年刚好是六年;
- 长大后我们自主选择了一段关系试图改造父母、纠正童年,所以第二次童年还是六年。
书里说
越重要的关系,投射就越厉害。
童年缺失严重的人会试图把自己内在的失序通通投射到伴侣身上,包括依赖、支配、敏感、多疑、逃避等等,这所有的表现都是在告诉对方: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愿改变你自己,不然我就会惩罚你 。
在破灭阶段双方都会遭受巨大的痛苦,遗憾的是只有少数人会在痛苦中去思考和调整自己,大多数人只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幻想里不断重复。 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渴望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和恨都追求极致,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他的内心是极度分裂的。
我们常常被教育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如果一个人长大后不能重新看到自己的童年,然后完整的哀悼它,他的人生就会陷入不断地重复。
童年学会不幸的人,就会重复不幸。
这种重复,很多人把它叫做“命运”,要想突破命运就需要明白爱情是一门功课。
在这门功课中你要不断看清对方,也要不断看清自己,才能进入第三阶段 —— 合一。
阶段三:合一
书里说
而最低的境界,是貌似合一。
真正的合一,是你彻底了解了自己,也彻底地了解了对方。你明白你和他是两个不同的人,你们在相处中互相驯养、互相融合,却又接受彼此的精神独立。
貌似合一,是你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 你活在幻觉里,你将这幻想套在了对方身上,而对方出于责任感或道德感被迫接受。 你却觉得你们两个人是合一的。
书里说
你们放弃了各自的幻想,两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失败了。 虽然依然会有争吵和较量,但你们渐渐在不断的反省中放下了自己,也放弃了改造对方,渐渐地学会了和真实的对方打交道。 在随后的日子里两个人不断的爱、信任和独立中一遍遍重复,童年得到哀悼,自我也得到了修正。
本书作者武志红,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 本书用一种独特的视角,结合大量的真实咨询案例给我们呈现了更加深刻的爱情观,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为何爱会伤人》
《为何爱会伤人》
- 作 者:武志红
- 出版年:2017.1
- 分 类:心理学
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真正的合一,是你彻底了解了自己,也彻底了解了对方。 你先明白,你和他是两个不同的人,但你们在长时间的相处中驯养了彼此,突然有那样的刹那出现 —— 你们碰到了彼此的心。 然而,你们两人的精神独立性依然存在。
——来自 @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