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好的孤独》
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孤独的,但孤独一定是坏的吗?
本书是我们熟知的陈果老师用通俗的哲学思维,对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的梳理和解答。
分享以下几点
关于孤独
每个人都注定要承受属于自己的一切,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在这一点上无人能代劳。
一个人生命中必然会有很多孤独的时刻,最终也只能由他本人去独自消化和应对。而人类对于孤独的惧怕,很多时候是不亚于对死亡的惶恐的,因为对很多人而言,死亡就意味着永恒的孤独。因此每个人或许都尝试,或正在试图以各种方式呼朋唤友、寻觅伴侣,试图以热闹的人群、嘈杂的环境等来驱散心中对孤独的恐惧。
书里说:
然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孤独;去发现孤独的必要性,去感受那些好的孤独。
好的孤独,是一个人心怀诚意地与自己面对面,撕掉所有的标签,摘掉所有的面具,放下所有的伪装与负担。好的孤独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它不拘泥于任何的外在形式,它不是刻意地熬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姿态;而是一层自安自在的心境,是一个人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做到精神的自我圆融。
就像艾默生说的:
书里说:
关于独处
人与人如果靠的太近,往往就看不到对方的整体。
太近的距离就像放大镜,会把对方身上的一些弱点缺点放大;而原本远观时,曾一度引起我们赞叹不已的那些优点,却成了近看时的盲区。
书里说:
因此,人与人之间保留适当的自我边界,给自己适当的独处空间,对保持自我的完整性来说十分必要。长时间的跻身于人群会使我们对人产生审美疲劳,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涌向城市,却对人毫无兴趣。
而在现实生活中,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与人的接触愈加频繁,即使你看似只有一个人,可实际上你缺并非真的在独处。与自己的相处和对话,无需发声,也无需手指在屏幕上操弄,只需要让自我意识转个身,看一看自己、听一听自己的真实所需。
要记住,我们真正的终身伴侣是我们自己,终其一生,我们无法了解自己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
好的独处,是你能随便在心中架起一道电网或竖起一道高墙,我们暂时屏蔽外界的声音,摆脱他人力量的裹挟,真实的和自己说说话。
好的独处,就是能在独处中看到更好的自己。我们暂别了生活的人流,进入了自己的心流,我们结实了心灵的知己,他们融于我们的存在,跟我们永远在一起。
书里说:
只有真正的学会了独处,才能了解自己、爱自己,进而把独处时的自知自爱推及到相处时的知人爱人,才能最终在茫茫红尘中找到那个与自己相契合的灵魂。
陈果说
很多人喜欢陈果老师,是因为他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授课方式,而在本书中也处处透露着陈果老师迷人的感性与哲思。
- “关于金钱和爱情”她说:有钱或许能使鬼推磨,却无法操控爱神的手中剑。
- “关于自信与自负”她说:“自信”是基于自知的达观,“自负”恰恰是源于无知的狭隘。
- “关于人格魅力”她说:君子如玉,于己自足自在自安,于人可信可靠可敬,人间大美。
- “关于友情”她说: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你们安于彼此的陪伴,却享着各自的孤独。
本书通过对生命不同阶段所会面对的大大小小、各种绕不开的难题的剖析和解答,帮助我们读懂孤独、热爱孤独,更读懂生活、也更热爱地生活,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好的孤独》
《好的孤独》
- 作 者:陈果
- 出版年:2024.6
- 分 类:散文
好的孤独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自 @不略